【新聞稿】潘芳芳現場講故事 鼓勵長者以童書為媒開展第二跑道

【新聞稿】潘芳芳現場講故事 鼓勵長者以童書為媒開展第二跑道

(2021年7月10日,香港) 為與社福界同工分享《耆妙童話義人行》計劃的社會成效,安徒生會於7月10日舉辦一場主題為「童書為媒 連繫長幼」的實體及網上分享會,邀請社會福利署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專員呂少英女士、及近年投身兒童教育、積極推廣劇藝創作的資深演藝人、兼有「不老女神」之稱的潘芳芳作嘉賓,除分享個人經驗,更藉此鼓勵長者再次活躍社會工作,繼續積極發揮所長。

向來熱心公益活動、關心孩子成長的潘芳芳,近年除繼續時有幕前演出外,更多時間為推廣兒童戲劇教育服務,更創立「芳芳劇藝」,可謂是「百足咁多爪」。她出席分享會的嘉賓講座時謂,今天出席安徒生會的《耆妙童話義人行》分享會這件事本身便已經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因為疫情影響了不少互動的機會,有這樣的環境進行交流,機會難得,又看到此計劃將不同年齡的人士、特別是金齡人士與小朋友集合在一起,感到非常高興。

她認為《耆妙童話義人行》和講故事最大的意義在於「承傳」和「互動」,亦為此感到非常感動。她表示講故事在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是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她說小時候已喜歡與很多小朋友圍在一起聽故事,當時的講故事活動沒有禮物派發,說故事的伯伯可能連故事書也沒有,但大伙兒仍然會細心聆聽講故事,享受那個時刻,可見故事的影響舉足輕重、跨代且長遠。

潘芳芳接著繼續表達對講故事的看法:「講故事可增長和拉近親子甚至是隔代的關係,減少年齡代溝,讓大家更加了解對方,也能令對方學習如何主動表達自己。」她又發揮兒童教育家的本色,以戲劇教育理論為引子:「講故事帶有抽離的效果,因為人生有些事情是特別的體驗,例如生老病死,一般人難以直接表達感受,但透過故事中的人物,讀者或許能令情緒更易釋放,對人生無常的事情也更容易接受。」

她又補充:「故事其實並不只是故事內容。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故事,就正如我們的身體需要食物,我們的心靈需要滋養,而故事就是最好的營養,我們的情緒可透過故事而得到抒發的空間,並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故事當中可能會含一些帶引。」

潘芳芳在分享心得後更在現場講故事《Itchy Bear》,有多年演出及配音經驗的她事前已準備了不少道具,她表現自然,與觀眾又不斷交流,邀請小朋友一起做動作和唱歌熱身,及後更邀請工作人員上台扮蘋果樹,場面生動有趣,令台下觀眾非常投入,表演贏得現場不斷的掌聲。

潘芳芳於分享會最後環節頒發獎勵證書予金齡故事義工和合作的小朋友,出道以來一直形象親和、且美麗與智慧並重的她在分享會結束後吸引現場各年齡層參加者爭相與她合照。

「耆妙童話義人行」簡介
由公益金贊助、安徒生會主辦的「耆妙童話義人行」於2019至2021年開展,計劃目的為培訓具活力的退休人士,讓他們學習講故事及溝通技巧,以便到社區及學校與兒童進行伴讀及創意故事活動,從而提昇退休人士自信及行動力,同時促進社區長幼共融。計劃並會舉行分享會與社福界同工分享成果。

zh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