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一色的美景,恬靜純樸的漁鄉風情,地處香港島西南面的南丫島,是一座遠離城市喧囂的漁村小島。不同於香港其他社區,這裏聚居着許多不同國籍的居民,雖然語言各異,但街坊鄰里間總是有說有笑,擁有着無界的互助精神。外籍女士Eudiya長居島上工作多年,閒暇時間參與社區義工無私奉獻,為有需要的島民排憂解難。最近,她化身成義剪理髮師,上門幫助行動不便的長者剪髮。而Eudiya想要服務社區的心,正是源自對島上鄰里情的回饋。
【從「受助」到「助人」回饋社區互助精神】
Eudiya來自印度,是島上的一位工人姐姐。14年前,她漂洋過海來到南丫島工作,幫助外籍家庭照顧兩個小朋友。剛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她便對這裏一見如故。「早上起來,我看着室外的景緻,彷彿是在我的家鄉一樣,因為我老家在印度噶倫堡(Kalimpong),是一個山間小鎮。在南丫島,我的家恰好也座落在山中,島上的許多植物也與我的家鄉很相似。」
對於這裏的鄰里關係,Eudiya表示居民們都很友善,「即使我們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大家平時都會主動向對方問好。」她還表示自己平日走在路上,如果拿着很重的東西,總會有熱心的島民會向自己伸出援手。
14年前,Eudiya對南丫島一見如故。(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同大多數外籍人士一樣,語言成為了Eudiya融入社區的一大障礙。安徒生會南丫島中心主任孔嘉鴻(阿孔)在這裏服務已超過十年,作為南丫島社區的社工,他見證着Eudiya這些年來在南丫島的生活。他回憶道:「Eudiya所屬的外籍家庭來自法國,由於語言不通,初時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與居民溝通,亦不知道如何尋求自己所需要的幫助。」阿孔提到,中心曾幫助Eudiya的家庭向島民尋求義工服務,隨着雇主小朋友的長大,Eudiya有了更多閒暇的時間,她便開始萌生回饋社區的念頭。「閒暇的時候我喜歡做義工為社區服務,幫助他人會令我感到快樂,即使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只要能看到他們開心,所以我參與了社區義工服務。」Eudiya笑着說道。
【義工活動促居民優勢互補共建和諧社區】
據阿孔介紹,Eudiya所參與的南丫島義工計劃,名叫「從SUN出發·融義旅情」,「融」即融合島上居民的強項,「義」即義工。計劃希望發掘島民身上不同的潛能,令居民之間能夠優勢互補,服務社區。他指出,南丫島是一個很獨特的小島,島上沒有大型的商業機構,離島區交通亦不夠便利,因此很多時候需要靠居民自發去組織一些活動或服務,義工計劃便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應運而生。
阿孔續指,該計劃還運用了「時間銀行」的概念,鼓勵島民參與義工服務,利用零碎時間幫助他人,以付出「時間」,來換取「時分」(虛擬貨幣)的形式,可用來換取自己將來需要的服務。
Eudiya隨社工探訪長者。(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Eudiya最初主要參與長者的探訪工作,雖然她不諳廣東話,但長者見到她前來探訪,都十分熱情興奮。她特別提到其中的長者探訪經歷,「婆婆見到我們來探訪特別的開心,我無法形容她有多開心,她已經100歲了,我們走得時候,她甚至從凳子上站起來送別我們。」
除了定時探訪長者,Eudiya亦會幫助有需要的家長託兒、協助中心整理物資等,積極參與義工服務的Eudiya累積了過千的服務「時分」,她試過換取主題樂園入場券及中心的街舞班給她所照顧的兩個小朋友。為了幫助島上長者解決剪髮的難題,Eudiya又用「時分」換取了一次別具意義的義剪培訓。
Eudiya正在為島上長者提供義剪服務。(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本身南丫島是有一間髮廊的,但那間髮廊已經結業了,大家如果真的要剪髮,就要去香港仔或者去中環,但對於老人家來說,他們不是那麼方便去那麼遠的地方。」阿孔解釋道。「我們島上面的一個退休人士,以前是在剪髮學校裏面教剪髮的,所以我們邀請他,看看能不能就着居民的需要,去幫忙開班教剪髮。」南丫島的社區義剪服務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應運而生。
Eudiya表示自己很高興能免費學習一門新手藝幫到長者。上門剪髮時,她與婆婆之間並沒有太多言語,然而心與心的交流似乎超越了語言的障礙,通過細緻的雙手和溫暖的笑容傳遞。
Eudiya與婆婆相視而笑。(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楎 攝)
【義工活動助力多元社區共融】
多元文化交織,是南丫島社區最顯著的特點,因此如何融合不同族裔的居民,是實現南丫島社區融合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南丫島上的居民,他們的需要個個都很不同,對於外籍人士來說,他們最大的需求就是,怎樣可以令他們自己更快融入這個環境裏面。」阿孔表示義工活動計劃設立的目的,除了幫助居民優勢互補,彌補社區基礎設施的不足之外,亦是希望透過島民的參與,能夠增加大家的社區聯繫,令大家明白語言並不是一個最大的障礙,每個人都有能力進行貢獻。
阿孔希望義工計劃能夠幫助外籍人士融入南丫島社區。(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鹿洺 攝)
對於Eudiya而言,參與義工服務令她在南丫島社區收穫到更多的社會聯繫,更加融入南丫島社區。「有些人會認出我:『你是不是做過這個』『你是不是參與過這個義工工作』,這是義工工作給我生活帶來的一些改變。」Eudiya說道。她還將該計劃推薦給身邊的一些朋友,認為義工活動值得每個人來參與。
阿孔提到,Eudiya所屬的工人姐姐群體在島上人數較多,一方面社區中心希望可以結合他們的力量,充分發揮她們從自己國家帶來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希望提供給姐姐們更多的活動,舒緩她們在這裏工作的無力感。「她們變開心了,起碼知道原來自己和不同的人士是有一些溝通、合作的機會的。同樣地,她們也會因為自己的義工身份,覺得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不需要比較,亦不需要考慮年齡、身份、國籍這件事。」
「我還有一些『時分』,也許我會用來兌換下一次的義剪培訓課,我的剪髮技能還需要更多的練習,所以多培訓一次會更好。」對於自己下一次的時間銀行兌換計劃,Eudiya如是回答。「重要的是幫助別人令我很快樂,看見別人開心我也會更開心。」
Eudiya希望能夠繼續為社區提供義剪服務。(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鹿洺 攝)
截至目前,義工計劃的實施已頗見成效,阿孔表示居民們已逐漸不再需要以中心為中介,也會自發地向社區提供服務,這是他所樂見的。「你看得到這個社區會因為大家擺脫了年齡、背景、文化的限制,是會融合得更加快的。」他感慨道。
計劃終有結束的一日,但是阿孔希望互助互惠的社區文化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視頻攝製/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鹿洺、周楎;文稿/鹿洺;旁白/林怡佳)
我們非常感謝大公文匯刊登和報導!大公文匯網原文:https://bit.ly/3yYzl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