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媒体报道

Press

香港經濟日報︰連結過去與未來 認識非物資文化傳統

11 月 16日, 2024 | 經濟日報專欄

香港經濟日報︰連結過去與未來 認識非物資文化傳統

11 月 16日, 2024 | 經濟日報專欄

香港經濟日報︰連結過去與未來 認識非物資文化傳統

16/11/2024 | 經濟日報專欄

香港發展步伐急促,但如果我們沒有珍重和傳承以往的風俗及民間信仰,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許有一天會消失於時代的洪流中。這些歷史瑰寶得以承傳下去。

根據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香港目前共有480個項目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中,當中包括「舞火龍」、「舞麒麟」和「盂蘭勝會」等等傳統活動,慶幸有不少繪本把林林總總的傳統文化集結成小故事,以生動的敘述和插畫,啟發孩子們的好奇心,探索文化的根源,對孩子的身份認同有莫大幫助。

以下分享的3本繪本,圍繞3個傳統活動,家長可透過公共圖書館借閱,與孩子共讀,一起感受這些傳統文化的歷史和意義。

《盂蘭的故事》

作者:陳幼南/馬介璋

繪圖:Stella So

出版:三聯書店

本地不同的潮汕組織會於農曆七月舉行盂蘭勝會,因為民間傳說,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因此常被稱作「鬼節」,盂蘭勝會在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文質文化遺產名錄。雖然盂蘭勝會活動林林總總,但繪本採用輕鬆親切的手法,深入淺出介紹3天盂蘭勝會的流程,當中包括神功戲、潮劇、戲班、神棚裏的供奉品、威風凜凜的大士王、超渡亡魂的經師棚等,以栩栩如生的描畫,讓孩子更容易了解何謂盂蘭節。

《喳一喳.百鳥鳴:舞火龍的故事》

作者:岑金倩

插畫:譚卓文

出版:藍藍的天

薄扶林村和大坑舞火龍的習俗相傳源自一場瘟疫,當時的村民為了驅除疫症,利用禾草紮成「龍」的形態,並且把香火插滿整個龍身,以淨化村莊,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除了薄扶林村外,在大坑也保留了類同的舞火龍傳統,而且兩者的起源相近。繪本中有詳細描述舞火龍儀式,即使未曾到現場觀賞這盛況,相信孩子亦能從繪本中栩栩如生的圖畫了解到整個過程。

《伸一伸.看得遠:舞麒麟的故事》

作者:岑金倩

繪者:易達華

出版:藍藍的天

麒麟在中國一直被視為吉祥的象徵,牠集龍頭、鹿身、馬蹄、牛尾、狼額於一身,現時香港仍保留「舞麒麟」習俗的族群主要有客家、東莞和海陸豐。從前海盜為患,相傳香港西貢坑口的客家村落流傳以「舞客家麒麟」習武,保護村落。時移世易,村民不再需要擔心海盜問題,而「舞客家麒麟」亦變成不同的節慶的慶祝儀式。繪本中詳情記錄了「舞客家麒麟」的完整儀式,家長亦可以配合網上的影片,引起討論,讓孩子對此的印象更深刻。

作者:林淑兒
責任編輯:李越樺

近期文章

近期文章

Recent Articles

香港經濟日報︰連結過去與未來 認識非物資文化傳統

香港經濟日報︰隔代舐犢情深 面對無常才會珍惜

香港經濟日報︰善用繪本 邊讀邊玩 奠定孩子英語學習興趣

香港經濟日報︰融義旅情發揚義工精神 為南丫島建立互助社區

大公文匯︰我的家在香港|南丫島印籍義工熱心為長者理髮 回饋無界鄰里情

香港經濟日報︰連結過去與未來 認識非物資文化傳統

香港經濟日報︰隔代舐犢情深 面對無常才會珍惜

香港經濟日報︰善用繪本 邊讀邊玩 奠定孩子英語學習興趣

香港經濟日報︰融義旅情發揚義工精神 為南丫島建立互助社區

大公文匯︰我的家在香港|南丫島印籍義工熱心為長者理髮 回饋無界鄰里情

香港經濟日報︰連結過去與未來 認識非物資文化傳統

香港經濟日報︰隔代舐犢情深 面對無常才會珍惜

香港經濟日報︰善用繪本 邊讀邊玩 奠定孩子英語學習興趣

香港經濟日報︰融義旅情發揚義工精神 為南丫島建立互助社區

大公文匯︰我的家在香港|南丫島印籍義工熱心為長者理髮 回饋無界鄰里情

以往文章

以往文章

Pass Article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