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友記辛勞大半生,照顧子女兒孫,值得我們尊敬孝順。可是,老來時而糊塗,行動變得緩慢,思想漸漸跟不上時代的快速變遷,難免會造成與兒孫子女間的不解和隔閡。想要教導孩子多孝順長者,促進跨代共融,我們可以從3個方向代入長者思考:他們能力所及做到的事;他們想要做到甚麼;最後是他們需要甚麼。不如與孩子一起閱讀以下繪本,嘗試從以上3個方向學習換位思考,照顧家中的寶貝長者。
《如何當奶奶的保母》
作者:琴.里根
繪圖:李.威迪胥
出版:維京
如何當奶奶的保母?作為照顧者可以做甚麼讓長者過得更充實開心?長幼共融其實說根究底,就是和長者相處的日常,其實並不需要多特別的東西,心心相伴已足矣。
書中小朋友化身成為奶奶的保母,讓小朋友當一位照顧者,以童心去關顧長者。父母可以透過繪本教導小朋友主動關心長者,引導他們換位思考,如故事中奶奶和小孩在公園裏,不一定只有小孩在玩樂,他們可以邀請長者一起盪鞦韆、溜滑梯,充當奶奶的「保母」。除了長者得到關懷外,亦有助小朋友從小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溝通技巧並不能從書本中學習,但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這就是長幼共融的目的。
《爺爺的天堂旅行》
作者、繪圖:金序映
出版:小光點
繪本一開始就以爺爺開心地迎接前來帶路的客人,把「輕鬆」、「自然」成為故事的基調,令本應嚴肅對待的生離死別過程,讓小朋友容易吸收和接受。繪本最後的立意很有意思,爺爺留下了一張紙條並寫道:「你們別擔心,我只是去見心中思念的人。」有時長者總是輕描淡寫自己的苦況,不希望令身邊的人為自己難過,因此作為子女或者孫兒更應主動關懷他們。
你可能都有聽過小朋友問:「爸爸媽媽可不可以不會死?」死亡可能與小朋友的距離很遙遠,但生死教育卻是刻不容緩,父母可以透過繪本教導小朋友生命的循環,珍惜每一個與長輩相處的時光,與他們共同走完最後的歲月,反思生命的意義。
《爺爺的散步道》
作者:張美蘭
繪圖:王書曼
出版:小康軒
共同的回憶是長幼共融的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也是長幼共融的結果。《爺爺的散步道》正是講述爺爺和孫子之間對於一條長滿老榕樹的綠色隧道的羈絆和感情。故事一開始小男孩還在襁褓中,被爺爺抱着坐在散步道的長椅上,到小男孩開始會自己走路,換成由「我」來推着爺爺去綠色的散步道。
隨着時光流逝,爺爺身體抱恙了,而爺爺仍希望男孩可以帶他到散步道。父母可以透過繪本,教導小朋友責任會跟隨着時間和成長而改變,但不變的是回憶。父母可以透過繪本教導小朋友思考事情的背後,有時長者會與小朋友分享一些想法,不要總是覺得他們嘮嘮叨叨,因為對長者可能蘊藏着深層的意義。
作者:王海博
責任編輯:李越樺